性价比为何物?
“性价比”或者投资比选,是不少读者期待但是又很难切入的点。
几年前我在归普主持过一个法国西南的品鉴,跟大家说西南可以找到很多性价比不错的酒。其中有一款出口价3-4欧元的IGP,也有十几二十欧的法定产区酒款。
有听众就不解,这怎么还叫“性价比”,IGP可以找到一欧不到的,二十欧出口价都可以买到波尔多列级庄了。我关注的是品质,ta关注的是供应链某些环节赋与的“档次”。
一瓶La Tache,如果有餐馆在现下卖到700欧/瓶,就有人会趋之若鹜,觉得捡到了天大的便宜;也会有人觉得,300欧以内有一大波具有同样愉悦度的酒可以选择,花同样的钱,买一送一还有找零;还会有人觉得,花三四十欧去买最上乘的薄若莱(Beaujolais),那才叫划算;而俄罗斯人会一脸唾弃地把手一摊,十欧元不到买一瓶伏特加,傲娇买醉。
大家对“性”的定义不一致,导致了这个语境上的不对等,而关于“性”的话题从来都一言难尽。

同志,不来一杯吗?
图片来源:The Drinks Business
涉及的终极问题,无非是品牌影响力(无论是一款酒、一个产区还是一个门类)、品质及消费者对品质的认知能力、消费者购买动机、消费场景等因素综合作用、此消彼长的加权。
鉴于众人无法调和的性幻想,不可能完整覆盖所有读者对性价比的需求。故而我在酒评时,仅会略微触及此类推荐,并表以动因。
但后台或者朋友圈经常会有朋友询问这一环节,今天就拿出来专门行文。此文重点推荐三个国际平台,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需求,动动手查讯相关信息。
LIV-EX

图片来源:liv-ex.com
Liv-ex是全球最大的葡萄酒交易市场,2000年由两位证交所交易员James Miles 和Justin Gibbs创立。整个交易模式为B2B(平台不接受私人会员),目前在全球有来自43个国家的550多位会员,具有较高的认证和准入门槛。申请交易资格的会员身份需要两位现有会员背书,并通过资格认证后“转正”。许多波尔多的酒商也在此平台进行交易。

有钱还不一定能加入的英式会员制
图片来源:liv-ex.com
对于会员来说,平台的最大特色是强大的数据库、广大的覆盖面、可信赖的实时信息;如果能有条件交叉参考波尔多La Place的交易信息,对于投资者而言那更是如虎添翼,有助于定价和商业决策。
Liv-ex的不同资格会员等级,也配备了不同投资工具和分析软件 。

Liv-ex会员界面示范
图片来源:liv-ex.com
基于市场和贸易讯息,Liv-ex制作了一系列的指数,从早年的Liv-ex 100到如今的Liv-ex 1000,都根据实时交易状况和往年交易数据给出指导性意见,大部分数据也可以公开查询到。
平台上也收录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酒评人评分,供会员参考。今年年中开始,我的评分也被纳入,作为首次也是目前唯一的亚洲“原生”酒评人存在于这个超级大平台中,当然这只是万里长征上迈出的一小步。

图片来源:liv-ex.com
对于没有需要、或者无法加入会员的人群,仍然可以通过平台频繁发布的各种行业报告和贸易分析来探视一二。
例如关于“新冠”后的行业报告:

图片来源:liv-ex.com
值得一提的还有Liv-ex的LWIN数据库,让每一款酒都有可能获得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号码”,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这个数据库目前还无法称之为完美,但是结合AI技术的自我学习功能,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喂食”数据后,日臻完善将是必由之路。截至目前,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开源(open source)葡萄酒数据库,LWIN已经给超过10万种葡萄酒“验明正身”,该数字还在继续攀升中。
WINE-SEARCHER

图片来源:www.wine-searcher.com
(网址:https://www.wine-searcher.com/)
Wine-Searcher可以说是当今葡萄酒世界最完整的数据库了(注:有别于Liv-ex是最大的开源数据库)。诸如酒标、酒款、价格、供应商等所有消费者最关心的信息一应俱全,并且拥有葡萄酒知识普及层面可以想象得到的基本信息(大多数葡萄品种和产区等)。

网站精简的分类,让找酒也更有效率
图片来源:www.wine-searcher.com
公司由英国老牌酒商Berry Bros & Rudd (江湖简称BBR)的前任电商经理Martin Brown创立于1998年,后总部迁址家乡新西兰,但2019年起,在伦敦开设办事处。
2021年3月的统计数据显示,Wine-Seacher录有来自全世界130个国家,23000家电商的1250万酒款(包括葡萄酒、啤酒和烈酒)(数据来源:WikiPedia),上到奢侈品酒款,下到亲民平价小酒,一网打尽。其在全球的活跃用户达到520万/月;仅2020年,6400万用户作了2.55亿次比价搜索。
因为涉及酒款样本的广泛性,Wine-Searcher在中国比Liv-ex更广为人知, 其免费版本的功能已经相当强大,而Pro版本的使用权限门槛也不高,点击付费即可成为会员,用户人众。除了比价外,提供每一单品足够齐全的全球网店购货链接、促进跨国贸易也是Wine-Searcher的极大优势。
不少酒商也经常用Wine-Searcher作为参照系和卖点,“低于Wine-Searcher均价”。私以为虽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货比三家是正常购物逻辑;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参照系简化如斯,并不适合长远健康发展,而且消费者不一定就能淘到便宜货。这里想给消费者们提个醒:

好货不便宜,只有买错没有卖错。
图片来源:电视剧《征服》
首先,有些酒款有价无货,靠低价酒款吸睛引流。这虽然各大平台都会倾尽其力去做管理,Wine-Searcher在这方面则采用拉黑方式处理这些问题,管理水平也算业界翘楚了。但林子大了,难免有漏网之鸟。
其次,均价看的是历史数据,而非实时数据。虽然WS网站价格信息更新很快,但终究不是实时更新,一些涨势飞快的爆款,过多依赖历史数据就会造成误读误判,甚至影响入货时机。
最后,国际均价的语境还要看税前税后。很多消费者必须心里清楚,中国葡萄酒的综合税率(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为CIF价值的48.2%(一些关税减免国会更低一些,如智利葡萄酒现阶段的关税为0%,但是综合税率为30%)。
在我看来,加上分销成本,零售价格高于原产地零售价50-100%都算是合理区间,消费者本身也应当去支持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而非一味地讨价还价,毫厘必争。9.99元人民币一瓶的葡萄酒生存之道,就是恶性循环商业关系的写照:买得下手不算厉害,喝得下去才算牛叉。

图片来源:淘宝
WINE LISTER

图片来源:www.wine-lister.com
(网址:https://www.wine-lister.com/)
毕业于牛津大学的Ella Lister是创始人,专修法语和意大利语的她,在毕业后从投行起家,并自2009年起深耕葡萄酒写作,为The World of Fine Wine、《金融时报》和Decanter撰写文章。
2020年初,Wine Lister被法国费加罗集团(Figaro)收购,Ella Lister本人则开始担纲费加罗葡萄酒版块的负责人,并继续管理Wine Lister.

图片来源:www.wine-lister.com
Wine Lister从2016年开始创建,虽然比起前两个平台而言,规模小很多,受众有限,但Ella创建的千分制系统还是挺有意思。
其精髓是将世界五家主要酒评机构的评分作为品质指标,加上经济指标、品牌影响力指标、价格指标以及市场流通指标用统计学的视角加权,精细化处理数据,期待成为更有投资指导意义的工具。最近采访Wine Lister的COO Chloe Ashton时,她非常自豪地告诉我,WL成功预测了几支“潜力股”。

图片来源:www.wine-lister.com
也有人吐槽这百分制还不完善呢,怎么又来一个千分制。其实所谓千分制也好,百分制也罢,无非是小数点往前移还是往后挪的问题,百还是千本身并不意味着谁更精确。数据产生的过程才是值得留意的焦点。
认识Ella Lister多年,我对她本人的能力和远见有着深厚的信任感和期望值。当年葡萄酒大师最后阶段要写毕业论文时,我首选的课题是区块链技术在葡萄酒防伪上的运用。虽然准备了大半年以后,因为这个课题太过超前而放弃了;但Ella是葡萄酒圈为数不多的几位、可以略过基础知识普及而直奔主题的聊天对象,碰撞出的火花今日尚且记忆犹新。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对于大多数葡萄酒饮者来说,投资潜力只是一个“相对划算”的概念而已。葡萄酒本身的品质、保存状态、适饮窗口、风格取向、饮用场景等,也许是更值得关注的话题。

喝得痛快才是硬道理
图片来源:giph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