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乍到
1551年,西班牙殖民者将欧洲葡萄传到了阿根廷。当时,他们带了葡萄插条、葡萄干和葡萄籽。插条种出的还是原来的葡萄品种;但葡萄籽种出来的却是新品种,成为了阿根廷的初代本地葡萄。

葡萄传入安第斯地区的年代和路径
图片来源:Gade, D. W. (2005) [1]
殖民时代,西班牙对诞生在美洲的欧裔生物有个专用称谓—— criollo(阳性)/ criolla(阴性)。拉美出生的西班牙裔,叫克里奥尔人”Criollos”;拉美种出的新品种葡萄,叫克里奥拉葡萄“Criollas”。对于西班牙当局来说,它们都是拉美“本地的”,都不如母国土生土长的。(当时一些克里奥尔人指出,西班牙当局对待他们就像对待”卑贱的奴隶”。[2])
从葡萄籽种的,到后来杂交的,出身拉美的本地葡萄,历经几个世纪的选择,家族日益壮大,满足了欧洲移民对葡萄酒产量和风味的基本需求。其中最出圈的就是特浓情(Torrontés,也可音译成特伦特斯)。

特浓情葡萄
图片来源:WOFA
特浓情是亚历山大麝香(Muscat of Alexandri)的后代,而且特浓情有个“三人帮”,因为源自阿根廷拉里奥哈(La Rioja Province)、门多萨(Mendoza Province)、圣胡安(San Juan Province)三省,品种命名也是简单易懂的形式:品种名称+地名,例如:门多萨特浓情(Torrontés Mendocino)。
里奥哈特浓情(Torrontés Riojano),是阿根廷种植面积第二大的白葡萄品种(7920公顷)[3],也是阿根廷酿酒价值最高的本地品种。阿根廷特浓情葡萄酒主要是用这个品种酿造,独特的香水味让人一闻难忘。因为它最得麝香家族真传,有大量萜类香气物质。

萜类化合物为葡萄酒贡献了许多花香
图片来源:WineFolly
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约有4000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有芳香气味的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
美国俄勒冈州大学201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印证了人们对特浓情香气“特浓”的直觉。特浓情的单萜丰富度类似麝香,甚至在醚类含量上超越麝香,这丰富的萜类,让特浓情呈现浓浓的茉莉、橘子花、玫瑰、天竺葵等花香。

不同白品种葡萄酒的单萜成分对比[4]
(本文作者涂色标注)
图片来源:doi:10.3390/foods7020027
守旧的“老古板”与
“00后”的新时代
特浓情的萜类香气研究,是很近期的事情。在摸清特浓情的成熟规律之前,人们总是习惯等它熟透再摘,这样酿出来的酒虽闻着花香爆棚,但喝着又甜又苦,且有着高酒精度。
这种老式特浓情,大多产自门多萨省东北部、拉里奥哈省,在阿根廷国内其实卖得很好,适合开胃,但不太容易配餐。
2000年以后,随着海内外投资涌入阿根廷葡萄酒产业,日趋完善的产业研究,也使得特浓情的成熟规律逐渐被摸透:前期积累柑橘类果香,后期积累萜类花香。
萜类过多,就会香到发苦。可为了尽善尽美,阿根廷酿酒师一直想把特浓情做到只留花香、不带苦味、不用残糖。几经试验,终于找到了平衡公式:
早采葡萄+发酵初期强氧化=花香芬芳、口感爽净、一点儿也不苦的干白。
由此开启了特浓情的新纪元,让这个品种走向更国际化的广阔天地,也成为拉美菜的配酒新宠,辣椒、青椒、黄椒、洋葱、柠檬都能在特浓情里找到共鸣的香气[5]。
新式特浓情除了花香、椒香之外,有的侧重柑橘类的西柚、柠檬味,另一些则延续传统,偏香瓜、蜜桃之类的香甜果味。复杂度更高的特浓情还会利用橡木桶或混凝土罐发酵,让花果香与口感更加融合细腻。这些多样的00后干型特浓情很适合搭配不同地区的中餐和东南亚菜。

这么看,配川菜没准儿也挺搭?
图片来源:WOFA
掌握了成熟规律和酿酒心法后,阿根廷对特浓情不同优质产区的风格差异,理解得也更加清晰。
北部萨尔塔省(Salta)的卡法亚特(Cafayate)谷底,低纬度强日照的干旱气候下,1650米海拔细沙地棚架栽培,不足以拉开两种香气的积累阶段,所以当地出产的特浓情经常有很浓的花香。

特浓情成熟越缓慢,越容易利用采收窗口期控制风味特征
——偏向柑橘(citric)或是偏向萜类(Terpenic)[6]。
图片来源:WOFA
能让特浓情成熟足够缓慢的优质产区,有北部科尔查基谷(Valle Calchaquí)海拔高达2000米的地方(如Cachi、Molinos),以及库约大区安第斯山麓海拔超过1000米的地方(比如优克谷 Valle de Uco)。
崭露头角的弄潮儿们
现今世界各地都在重拾古老品种,阿根廷的本地葡萄,也开始被有品质追求的酿酒人看到。
就如克里奥拉葡萄,不仅是阿根廷独特的自然遗产,也是一个尚待发掘的酿酒宝藏。
阿根廷国家农业技术院(INTA) 2008年启动了本地葡萄基因鉴定工程,由Jorge Prieto领导科研团队,2011年正式开工。截至今年,已经鉴定出50多个本地品种[9],大多是Listán Prieto和亚历山大麝香(Muscat of Alexandria)的子孙,个别亲本甚至是马尔贝克(Malbec)。

阿根廷克里奥拉葡萄族谱
红色:欧洲品种;黑色:已知品种;
紫色:截至2017年鉴定出的新品种 [7]
图片来源:doi: 10.1111/ajgw.12282
Listan Prieto源自西班牙加纳利群岛,在美洲开枝散叶500来年,演化出众多品系,阿根廷的本地小葡萄(Criolla Chica)、智利的派斯(Pais)、美国的弥生(Mission),都属于这个品种。

Listan Prieto的美洲品系举例 [8]
图片来源:INTA
阿根廷的Criolla Chica,由于历史记载模糊,野地里都有。加上名字的关系,长期以来被人们当成本地葡萄,直到DNA检测发现它也是Listan Prieto品种。
不过阿根廷酿酒人还是把它当作本地葡萄去处理,因为这个品种野性十足,风味独特,也有代表阿根廷的特色地方潜力。
目前,无论是“疯狂酿酒师”Matías Michelini,还是大集团Peñaflor旗下的北部名庄El Esteco,都做出了值得一试的Criolla Chica葡萄酒。甚至有先锋小酒农Lucas Niven,专心研发Criolla Chica的清爽风格。

阿根廷的一些优质Criolla 葡萄酒
图片来源:WOFA
Criolla Chica曾因不够国际化被大量拔除,现在全阿根廷登记在册的只剩359公顷。
但风水轮流转,如今已经是阿根廷最新潮的酿酒品种,虽然短期大面积重新种植的可能性不大,但INTA已经给Criolla Chica安排上了中期的恢复计划。将来我们可以喝到各式各样的特浓情他妈:起泡、桃红、轻盈的红、果味突出的白……
除了特浓情直系亲属Criolla Chica,新发现的特浓情旁系亲属本地葡萄里面,也有酿酒表现很不错的。脱颖而出的是以下两种:
黄麝香(Muscatel Amarillo),名带麝香,自然也和特浓情一样,有花香等萜类香气。但它令人惊喜的优良口感,甚至超越了特浓情,无疑为特浓情酿酒师们送上了一个好苗子[9]。
本地1号(Criolla Nº1),红葡萄品种,由马尔贝克与本地大葡萄(Criolla Grande)杂交所生,果味芬芳,能酿红、桃红葡萄酒,pH值类似甚至低于门多萨省卢汉得库约(Lujan de Cuyo)的马尔贝克(Malbec),陈年能力未来可期[10]。

Lujan de Cuyo地处门多萨市西南的冲积扇,
与优克谷之间隔着峻岭,海拔普遍不足1000米。
图片来源:vinous [11]
特浓情从80年代之前默默无闻,到2000年之后大方异彩,用了20年。
马尔贝克从2011年正式跃升阿根廷红葡萄品种榜首,到它的老家法国卡奥也开始庆祝这个品种的节日,用了不到10年。
也许过不了几年,特浓情就不再是阿根廷本地品种的一枝独秀,风格大不同的其它Criolla葡萄,会为我们的酒杯添上一些新的美味。
阿根廷特浓情推荐:
1. Susana Balbo, Crios Torrontes (区域混酿,北部的花香+优克谷的酸爽,可以感受阿根廷特浓情女王对清新的极致追求)
2. Susana Balbo, Signature Barrel Fermented Torrontes, Uco Valley, Mendoza(橡木桶发酵保护果香教学篇)
3. El Porvenir de Cafayate, Laborum de Parcela Torrontes, Finca El Retiro Block 10, Cafayate
4. El Esteco, Old Vines 1945 Torrontes, Cafayate
(3、4两款是严肃版特浓情,工艺要点一模一样,El Esteco的酿酒师说是他先创的招数,El Porvenir的酿酒师学去了,不过他们是好哥们儿。这款酒的葡萄园都是卡法亚特1945年那片老区里面的,但喝起来就是不一样,3更细腻,4更饱满,对比品鉴很有趣。)
5. Colome Estate Torrontes, Valle Calchaqui, Salta
(花香、柑橘果味、辛香的和谐表达,圆润与清爽不必两极分化的典范)
阿根廷其它本地品种葡萄酒推荐:
1. Niven Wines, Criolla Argentina, Tinto de Tintas, Mendoza
2. Niven Wines, Criolla Argentina,Blanco de Rosadas, Mendoza
3. El Esteco, Old Vines 1958 Criolla, Cafayate
4. Nieto Senetiner, Cadus Signature Series Criolla, Uco Valley
5. Durigutti Family Winemakers, Cara Sucia Parral Tradicionel de Cereza 1940, Rivadavia, Mendoza
6. Passionate Wines by Matias Michelini, Via Revolucionaria Criolla Grande, Tupungato, Uco Valley
注:由于汇率浮动、阿根廷政府管控等因素,酒款实际价格可能与网站的价格有较大出入,特此说明。
参考资料:
[1]. Gade, D. W. (2005). Vitivinicultura andina: Difusión, medio ambiente y adaptación cultural. Treballs de la Societat Catalana de Geografia, 58.
http://revistes.iec.cat/index.php/TSCG/article/view/37344/37327
[2]. [德] 安德烈娅·武尔夫 著,边和 译.《创造自然》(The Invention of Nature, Alexander von Humboldt’s New World),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第1版
[3]. https://blog.winesofargentina.com/destacadas/the-most-commonly-planted-white-varieties-in-argentina/
[4]. Song M, Fuentes C, Loos A, Tomasino E. Free Monoterpene Isomer Profiles of Vitis Vinifera L. cv. White Wines. Foods. 2018;7(2):27. Published 2018 Feb 21. doi:10.3390/foods7020027
[5]. https://blog.winesofargentina.com/destacadas/latin-fusion-new-torrontes/
[6]. WOFA (2019). Argentina’s White Wine Revolution. #MSinArgentina
[7]. G. Aliquó, et al. (2017). Identity and parentage of some South American grapevine cultivars present in Argentina. Australian journal of grape and wine research, 23, 452-460. doi: 10.1111/ajgw.12282
[8]. https://www.argentina.gob.ar/sites/default/files/variedades_criollas.pdf
[9]. https://blog.winesofargentina.com/destacadas/trends-the-time-for-criolla-has-arrived/
[10]. https://blog.winesofargentina.com/destacadas/criolla-grapes-in-argentina-for-curious-winelovers/
[11]. https://www.vinous.com/articles/argentina-s-white-wine-revolution-jun-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