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灵伶和刘琳四手联弹:马尔贝克日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一年一度的4·17马尔贝克日(Malbec World Day)又到了,这是阿根廷酒协(WOFA)设立的节日,起源于2011年,今年为第12届。全世界很多有马尔贝克的地方也都会趁机推广,反而是法国的卡奥一直仿佛置身事外。此篇文章由刘灵伶和刘琳分别撰写阿根廷和卡奥部分,也称“乐乐乐乐乐的马尔贝克日“。

墙外开花的阿根廷

今年的主题是“Malbec Argentino’s Got Range”——阿根廷马尔贝克的风情万种。

图片来源:WOFA

阿根廷马尔贝克走过躺平内需、曾与马味密切关联的过去,又在开拓出口市场时捆绑过探戈、一起被世人打上过性感的刻板标签。淬炼过阿根廷经济、政局的跌宕起伏,终于在21世纪,从整体层面放下饱满度焦虑,尽情绽放优雅、热烈、柔和、细腻、芬芳、扎实……种种不同风格价位的多姿多彩。

阿根廷的马尔贝克葡萄

图片来源:INV [1]

为什么是4·17?

1853年4月17日,是一个决定马尔贝克品种命运的日期。这一天,让阿根廷开始设立农校,让马尔贝克可以来到阿根廷,打开新天地。在后来法国(尤其波尔多地区)的马尔贝克遭受根瘤蚜与霜冻夹击的灭顶之灾时,还有大量的族群得到安第斯山脉庇护。自成一脉,自根繁衍,浸润阿根廷人的味蕾多年后,又在21世纪重归世界舞台。

图片来源:WOFA,本文作者修订

1853年4月17日,政治家、后来的阿根廷总统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多明戈·萨米恩托)在门多萨省长支持下,向省议会呈交提案,设立农校、引进优良葡萄品种、从而增强阿根廷葡萄酒产业。同年,提案经阿根廷众议院审议通过并生效,阿根廷第一所农业院校、示范苗圃——Quinta Normal de Agricultura de Mendoza(门多萨农业师范)在门多萨创立,由法国农学家Michel Aimé Pouget(米歇尔·普杰)出任校长,带来了马尔贝克葡萄多个株系的苗木和种子。

图片来源:本文作者绘制

冷知识:门多萨的“Quinta Normal”其实是萨米恩托创立的第2所农业师范,此前的1841年已在智利仿照巴黎高师(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in Paris)建立圣地亚哥“Quinta Normal”,从法国引种引技术。普杰也是在圣地亚哥农师任过校长、在Penaflor地区积累了丰富经验后,将栽培成果引进安第斯另一边的门多萨。可以说,法国的马尔贝克,在智利初步优化后,才进入阿根廷。

马尔贝克怎么个风情万种

始于21世纪初的马尔贝克潮(Malbec boom),吸引了更多酒庄和学者去探索这个品种,十几年来的研究得到了一些答案。

香气方面:

(参考WOFA. The Map of Malbec. MSinARGENTINA, 2019研讨会)

1. 马尔贝克并无独有的品种香,而是与主流红葡萄品种共有香气类群

2. 马尔贝克呈现出的不同香气类群,关联着它的风土条件

3. 马尔贝克香气的分化表达,一个关键因素在于生长季环境气温

图片来源:WOFA [2]

阿根廷马尔贝克葡萄的生长季均温越低,酿出的花果香越多;生长季均温越高,香料风味越多。[3]

图片来源:WOFA

门多萨东部、卢汉德库约(Lujan de Cuyo)、优克谷(Uco Valley)3个门多萨省子产区的马尔贝克香气对比。

中文标注:本文作者

酚类方面(主要影响颜色、单宁):

(参考2021年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发表的卡帝娜葡萄酒研究院(Catena Institute of Wine)联合阿根廷与美国多所院校,首个考察多GI、多年份的马尔贝克风土研究成果)

1. 马尔贝克的酚类风土表达,在优克谷这种高海拔产区,年份差异更明显(2016年份的颜色和单宁就与2017、18截然不同);

2. 马尔贝克成熟期,果实白天合成花青素的理想温度在25-30 ºC,超过35ºC会停止合成,甚至促使分解;

图片来源:INV商业化马尔贝克区域风味报告[4]

这就解释了阿根廷INV(国家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研究所)2014年在商业化马尔贝克区域风味报告中总结的现象:

低海拔的门多萨东部圣马丁(San Martin),马尔贝克不紫、褪色也快;高海拔的优克谷(Valle de Uco)和高纬度的门多萨南部圣拉斐尔(San Rafael),马尔贝克都更紫,颜色也更持久。

3. 马尔贝克葡萄酒的酚类物质成分与GI风土密切关联:

马尔贝克酚类成分最小GI分层聚类

图片来源:[5]

上图是针对马尔贝克葡萄酒的酚类物质成分,对原产地GI进行的分层聚类,用热力图的形式填色。(之所以强调最小GI,是阿根廷的GI标注方式实在太套娃了,只要酒庄乐意,多宽泛都可以,但最小层级才是最精准的原产地。)第4行的瓜塔拉里(Gualtallary)出类拔萃,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同样在优克谷,偏偏这个地方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被认为拥有阿根廷“特级园”。

种质资源方面:

除了对风土的响应出色,马尔贝克葡萄酒的多样百变,更源自这个品种丰富的品系族群。

前面提过,马尔贝克被引入阿根廷,既有苗木插条的无性繁殖形式,也有种子的有性繁殖。加上阿根廷安第斯山脉独特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强烈日照、贫瘠土壤的环境影响,还有百年多人工选择的挑选,现在的阿根廷马尔贝克,从基因层面,已经同世上其它国家的马尔贝克相隔甚远。

澳大利亚还在面对长得野、风味更野的马尔贝克,阿根廷已经很稳定地输出优美舒适的马尔贝克葡萄酒(虽然也长得各式各样)。

马尔贝克不同选择系的产量差异。

图片来源:本文作者摄于卡帝娜酒庄(Bodega Catena Zapata)

阿根廷对马尔贝克的选择与繁育,多数是混合选择(mass selection)、压条繁殖。得益于混合选择,阿根廷马尔贝克丰富的种质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完整保留了优良品系;压条繁殖,又让马尔贝克葡萄直接受到土地的影响,没有砧木的调节,更直观地关联土地,也为人们开辟新地块提供了更有效的参考线索。

图片来源:

卡帝娜酒庄(Bodega Catena Zapata)

马尔贝克的故土

马尔贝克在波尔多有过辉煌的历史。UC Davis的Maynard Amerine教授在1973年的公开课上,提到波尔多混酿的两大品种,还是赤霞珠和马尔贝克。[6]并援引了法国学者Peynaud针对1958、59两个年份的研究结果:赤霞珠与马尔贝克在酸的成分和成熟期方面的差异,是波尔多混酿使用这两个品种搭配的主要原因。晚熟、酒石酸高的赤霞珠,与略早熟、苹果酸高的马尔贝克,搭配起来,可以在不同的年景都保证一定的成熟度和酸度。

但现在法国马尔贝克最著名的产区,则是卡奥(Cahors)(以下文字由刘琳撰写)。

受篇幅限制(前面已经有3300多字了),此篇我不对卡奥过于具体的细节作详细展开,今后会另行行文具体介绍这个我生活了12年的地方。今日简述如下,给大家提供一个看马尔贝克和卡奥产区的视角。

卡奥位于法国西南的山区。同处西南,但卡奥市区距离波尔多市区有230公里的车程,外加多山的地形,气候条件跟直接受海洋性气候影响、相对平缓的波尔多相差甚远。最高的葡萄园坐落在海拔300-350米左右。所以从大环境而言,虽然每年的冷暖暑热与波尔多有着类同的趋势,但具体到葡萄种植,小环境甚至微环境的影响却相当重要。

在遥远的中世纪,卡奥占了当时法国总产量的半壁江山,也是王公贵族、沙皇教皇等的桌上必备。这跟适宜的风土、气候不无关联,降雨量适宜、有大量的石灰岩,以及有山区的昼夜温差调节,等等。鼎盛时期,卡奥的种植面积为21708公顷,今天的种植面积则在4000公顷不到。当年种植的葡萄中,各种各样,马尔贝克在一些历史文献中可以找到踪影,但并不像今天一样站在C位。

1956年影响了欧洲的世纪大霜冻之后,卡奥地区的葡萄种植面积一度接近归零;1971年,卡奥原产地成立时,有四个品种被批准为产区允许种植的葡萄种类:马尔贝克(70%以上),美乐,丹娜和黑汝杭松(这个品种今天已经基本绝迹了)。为什么是这四个品种?

原因和很多其他产区一样:当时仅剩的葡萄园只有这些葡萄品种,所以领导人不假思索地就报上去了;有人敢报就有人敢批。这个故事就这么结束了。当然这么冷幽默的情节,在欧洲的葡萄酒游戏规则制定中并不鲜见。

今天看一下这些品种,就发现当时的决定无论在种植本身,还是商业及市场上的考量是极其短视的。比如整个产区只有干红是被法定产区允许的,而非常出彩的白葡萄酒,尽管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霜冻前),并没有获得一席之地;而在现有品种的范围内,丹娜在卡奥产区始终有着成熟度不够的问题,在各家酒庄一般占比例不超过10%;黑汝杭松,一早被自动淘汰了,即便我在产区,也只喝过一个酒庄的酒款,除了满足猎奇的心理,没什么惊喜之处。美乐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调配的时候可以“柔化”常常过于刚硬的马尔贝克单宁。但今天随着全球变暖,也有酒精度过高的问题需要面对。

此处请自动脑补一个艳羡教皇新堡葡萄品种的表情包

唯一出彩的就是马尔贝克。卡奥其实有很多种不同地质,目前产区分了9种,但至少有35种值得一书的不同土壤类型。而加上不同酒农的演绎、不同的微气候,产出的马尔贝克是千变万化的。今天的产区,至少有30家酒庄,可以产出非常高品质,并基本有稳定性的酒款。然而卡奥在对外界的交流上,有许多阻碍。

一方面的阻碍来自于历史遗留问题:大部分对卡奥的印象就是粗犷、沉重、厚实。确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整个世界的流行工艺是萃取和集中度;

另一方面来自于式微的产区要赢得外界的改观,需要很多历史性事件作为契机,这在近几十年的卡奥,尚未出现这样的契机;而恶性循环的怪圈,常常是越是不顺利,越是容易将各种问题都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长远战略去作沟通。比如“黑酒”这个概念,其实到目前为止历史学家还在研究到底是怎样酿的,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是加强酒;但是2007年后,产区协会决定将这个概念发扬光大,作了许多相应的市场推广,并成功地植入在全世界葡萄酒专业人士的脑袋中。

最后的结果呢,就是在非盲品的时候,常常就会有人告诉你单宁太强壮,太卡奥了;但真的放到盲品里面呢,大家猜错的机率一般都会大过猜对的机率,也就是说,这单宁并没有那么强的辨识度,鹤立鸡群、自成一体。我们品鉴受主观先入为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只要有条件,应该多给这个世界、以及自己一个机会。

今天的卡奥,有非常轻盈易饮的酒款,也有贵气十足的做派,还有沉静内敛、清新飘逸、复杂浑厚或者是堪称伟大的葡萄酒。去年底我做过一场卡奥的大师班,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尝一下这些酒款,都是不同风格的优秀代表(也包括黄婆卖瓜、举贤不避亲的我庄出品)。

近年来的马尔贝克日,好像没卡奥什么事儿。我就此问过酒业协会负责人,答复是酒农很难达成一致。其实人家阿根廷人很大方地提议“Malbec Global Day”,为何不一起来推广这个品种呢?

2019年准备MW毕业论文时,我曾就阿根廷的“风土”概念采访过英国酒评人、阿根廷专家Tim Atkin,他当时说了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在风土的表达上,卡奥有着悠久的历史,阿根廷只是刚刚开始”。

阿根廷在初阶或者入门饮品的市场影响力上,战绩优秀,难以比肩。如果说这些得益于新世界的风格更适宜新兴市场的大众口味;那他们在风土探索上,在不长的时间内做出了非常优秀的作品,是非常值得全世界马尔贝克种植者学习的。

当年被Noemia种草以后,好不容易在法国买到了一瓶,自己贴钱贴时间办了家宴,请了产区协会和几位酒农朋友一起来尝,他们都非常惊艳,一洗对阿根廷初阶酒款造成的“不待见”态度。

产区的正向进步,产区本身的内驱力和消费者及市场层面的激励缺一不可。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市场和消费者们也能至少抛除成见,试试这个老产区的新风貌。这也是任何一个国际XX日的真正意义所在。

推荐酒款

阿根廷

1.Bodega Catena Zapata,Adrianna Vineyard,Mundus Bacillus Terrae Malbec(阿根廷顶级马尔贝克)

2.Bodega Noemia,Patagonia(阿根廷南部高端马尔贝克)

3.Colomé Estate Malbec, Calchaqui Valley(阿根廷北部极高海拔马尔贝克)

4.Zuccardi,Q Malbec(野性芬芳的优克谷马尔贝克 )

5.Bodega Atamisque,Serbal Malbec,Tupungato,Uco Valley(花果香与草本香料味都清新的无桶马尔贝克)

6.Luigi Bosca,Malbec(传统风格马尔贝克)Tempus Alba,Vero(传统产区体细胞克隆选择的马尔贝克品系混酿,优雅、圆润、强壮的不同品系调配出很高的品质)

卡奥(酒庄)

  1. Château du Cedre (不断在传统中创新,厚实、复杂有层次)
  2. Clos Troteligotte (新派,自然酒风潮的代表之一,鲜美易饮,瓦罐)
  3. Georges Vigouroux – Château de Haute-Serre (传统,克制,有深度)
  4. Paul Bertrand – Crocus (精密控制下的技术流,值得陈年的大酒)
  5. Château Les Croisille (新派,自然酒风潮的代表之一,清新易饮)
  6. Cosse Maisonneuf (一些年份的酒款相当伟大,比肩世界级的名庄)
  7. Clos de Gamot (惊人的陈年潜力,百年!)
  8. Clos Triguedina (老牌名庄,贝丹原话:“酒很好,庄主人像酒一样就好了”)
  9. Mas del PERIE (新派,自然酒风潮的代表之一,鲜美易饮)
  10. Clos d’Un Jour (我心目中的最好酒庄之一,安静肃穆,可惜夫妻分家后前途难说)
  11. Château de Chambert (我家,酸度与咸鲜感比翼齐飞,精干且有一定深度,石灰岩精魂)

参考资料:

[1].https://www.argentina.gob.ar/inv/estadisticas-vitivinicolas/variedades-de-uva%0Ahttp://files/549/INSTITUTO NACIONAL DE VITIVINICULTURA.pdf

[2].WOFA. The Map of Malbec. MSinARGENTINA, 2019研讨会

[3].https://ives-openscience.eu/4857/

[4].https://www.argentina.gob.ar/sites/default/files/2021/04/argentinean_commercial_malbec_wines_regional-sensory_profiles.pdf

[5].Urvieta, R., Jones, G., Buscema, F. et al. Terroir and vintage discrimination of Malbec wines based on phenolic composition across multiple sites in Mendoza, Argentina. Sci Rep 11, 2863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1-82306-0

[6].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french-wines-part-one/id653548580?i=1000411509830&l=nb

en_GBEnglish (UK)